找plc产品、学plc技术、看plc新闻-尽在PLC行业网!

我的网站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plc资讯 >

加速智能化 “互联网+制造”应双轮驱动

时间:2016-05-10 10:30来源:未知 作者:www.plcs.cn 点击:

核心提示:随着《中国制造2025》和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相继发布,协同推进两大战略共同发展正在成为政府、学界和业界共同探索的问题,“互联网+制造”也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、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新的指引。

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、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杨春立表示,当前的互联网正加速从生活服务向生产服务领域拓展,也就是沿消费品、装备等下游产业向原材料、能源等上游产业渗透,宽带互联、海量计算技术下,面向生产需求的升级版互联网初见雏形。

杨春立认为,“互联网+”将引发产品个性化、制造服务化等五大产业变革,而推动“互联网+”制造落地需要I(互联网)M(制造)双轮驱动,从智能产品、智能工厂、智能生产、智能服务、新四基建设五点发力。

向生产服务拓展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工信部部长苗圩处获悉,按照国务院要求,工信部正在制定《中国制造2025》和“互联网+”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,其着眼点就是“互联网+制造”。

截至目前,互联网经历了四个阶段:前两个阶段是桌面互联网1.0时代、桌面互联网2.0时代,互联网相继成为基本的信息获取平台和生活平台,以消费性信息服务为主;接下来的两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未来阶段,物联网、云服务等是主要应用,其特征是以生产性信息服务为主。

杨春立认为,精确感知、宽带互联、海量计算正在形成面向生产需求的升级版互联网。“发展到今天,互联网已经能够满足智能生产所要求的基础条件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,可以实现对生产数据实时感知、可以计算,同时进行反馈,也可以连通。这使我们今天谈智能生产有了可能。”

而当前互联网正沿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渗透。杨春立的研究将产业自下而上区分为消费品、装备、原材料、能源四类,不同产业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差异较大: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,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。

这种对产业链渗透融合作用的传导也存在规律:最下游的消费品产业受互联网变革最为明显,企业与消费者关系正在重构;装备产业处于中期阶段,这催生了柔性化生产组织体系;原材料的变革在初始阶段,这提高了生产线管控水平;而最上游的能源产业在局部环节开始变革,真正的变革尚未发生。

杨春立的研究认为,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终将打通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,实现更广领域、更大规模、更深层次的融合,彻底改变现有生产范式。

产业变革五方向

在向生产服务拓展过程中,产业互联网已经来临,新一轮产业变革即将发生。

杨春立表示,相较于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,产业互联网的用户/设备将达到百亿级别,在此阶段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技术催生了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、020等新应用,新技术仍在催生更多新业态。

“关于"互联网+制造"如何变革制造业,我们做了很多调研,发现主要集中在五大变革上。”杨春立介绍。

首先是互联网结合智能分析、柔性制造,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。“福特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典型,这一形式在新时期将发生改变。典型案例是红领集团的个性化定制模式。”杨春立说。

其次,利用互联网实现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,将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。目前有 三一重工等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设备互联网,能够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测、预测预警和远程维修等服务。

接下来设计与生产部门通过网络共享统一平台,打造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工厂。虚拟制造技术正在驱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升级,比如一拖建设的数字化装配线,实现了工艺仿真;徐工在建设虚拟现实电子工厂,推动装配物流仿真。

再就是由集中组织生产向分散化组织生产转变。“"互联网+"对制造业产生最大变革就是在组织管理模式层面,比如海尔通过建立互联网众包平台,形成了一个双创平台,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,共同完成产品的研发、设计。”杨春立介绍。

最后是制造资源云化,即利用互联网将分散的制造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,按照生产要求进行统筹调配与提供,将社会制造资源有效组织按需取用。

杨春立认为,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“互联网+制造”的新模式,其具体内容包括众包众设研发、精准供应链、组织平台化生态化、分布式网络化资源优化配置等。

双轮驱动

杨春立研究发现,新的ICT技术平均每10年会为制造业带来一轮新的变革,这种变革由最初的辅助手段,发展到20世纪末的集成阶段,不断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; 新世纪后ICT在制造业全产业链全面融合渗透,制造的外延和生产模式发生全面变革。

“我们对中美德三个国家进行对比,发现美国在互联网、制造业这两个领域发展得都很强大;德国制造业非常发达,但互联网相对较弱;我国互联网较强,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们占4个,但是没有西门子、GE这样强大的制造业。”

在此背景下,杨春立团队认为要实施I(互联网)M(制造)双轮驱动模式。“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和带动工业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。”杨春立认为,在此过程中应按照“软件是载体、数据是灵魂、云是方法和途径”的思路。

根据研究,杨春立表示“互联网+制造”应从五个方向着力,包括智能产品、智能工厂、智能生产、智能服务、新四基建设。

杨春立认为,新时期的产品显现出智能化趋势,这主要体现在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上。正如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发展一样,智能产品价值链更高,而产品的价格也更高。

而智能工厂的核心是从机器智能到系统智能,基于硬装备和软装备的单机智能化、智能生产线、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。

在生产方面,“互联网平台+自组织”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全新的组织景观:根据客户需求,自动组建新的团队(最小作战单元)、企业资源自动配置、自动优化调整。"

智能制造的新四基,则包括建设一硬(夯实自动控制技术基础)、一软(构建核心工业软件体系)、一网(加快部署工业互联网)、一平台(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)四个基础设施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